商洛人社网 > 新闻中心 > 政务要闻 >
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刊发《三秦大地唱响就业扶贫新歌——陕西省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》
来源:中国劳动保障报 时间:2018.12.07 09:54:49

  10月26日, 陕西科技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大赛。 来自陕西全省的专家、学者、设计人员、贫困人员共500多人齐聚一堂,共商如何更好地发挥毛绒玩具文化产业助力脱贫的作用。

  这次大赛由陕西省人社厅与安康市联合举办,是陕西省进一步加快带动新社区工厂建设的又一举措。
 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市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。几年来,安康市结合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,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,成为 “撬动”就业扶贫的重要支点。
  安康的探索是陕西省很多地区的缩影。
  2018年, 陕西省还有52个贫困县, 深度贫困村482个,贫困人员183.27万名,脱贫攻坚任务繁重。
  如何精准帮扶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,始终牵动着陕西社会各界的心。
  10月11日,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强调,新社区工厂顺应新城镇化发展方向,使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,从被动转为主动,企业有意愿;使贫困地区的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脱贫,群众有意愿。这是脱贫攻坚的长效举措,要认真研究总结,推动加快发展。
  这为陕西就业扶贫工作定了基调。
  “就业扶贫是最有效、 最直接的脱贫方式, 我们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保民生、兜底线、救急难的职责,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主动作为,通过建设新社区工厂、 培育就业扶贫基地、 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,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增收,全力以赴地为民解忧。”陕西省人社厅厅长张光进说。

  精准施策挖“穷根”
  2018年, 43岁的徐世萍有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—工厂里的 “蓝领”工人。
  原本住在大山深处的徐世萍,一年四季在家做饭、 喂猪、 种庄稼。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, 2018年全家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不久,她便到家门口的社区电子加工厂里上班,成了一名 “蓝领”工人。
  “现在可以一边照顾家里, 一边做工, 工厂就在楼下, 上下班就登几步楼梯, 每月可以领2000元左右的工资, 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 徐世萍道出了很多贫困村民的心声。
  如今,在平利县的关镇药妇沟社区,有很多和徐世萍一样经历的贫困村民。
 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脱贫,是平利县通过兴办社区工厂,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的鲜活探索。几年来,平利县着力发展家庭作坊型、产业转移型、招商引资型社区工厂近83家, 涵盖了电子制品、 耳机、 电压器等配件及新型手套、 棉鞋、冰棍等加工项目, 不断孵化、 招商和培育, 通过 “送岗进社区”, 让搬出来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,全力实现农民楼上居住、楼下就业的新生活方式。(下转第二版)
  这样的探索,意义不凡。
  作为连片贫困地区,陕西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与主战场之一。
  “我们通过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,让那些无法离乡、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,这是实现精准脱贫立竿见影、功在长远的途径。”陕西省人社厅副厅长刘会民说。
  找准“穷因”,才能精准施策。
  几年来,陕西省结合产业梯度转移和易地扶贫搬迁,创新建设贫困地区新社区工厂。通过发放新社区工厂一次性岗位补贴、场地租赁费和水电费补贴,优先向新社区工厂提供创业担保贷款,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创业人员投资建厂吸纳就业。
  目前, 陕西省创建新社区工厂535个,帮助771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“楼上居住,楼下上班”,探索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就业扶贫路径。
  同时,陕西省积极培育就业扶贫基地,通过给予职业介绍补贴、一次性奖补资金等措施,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。目前,陕西省认定就业扶贫基地729家,吸纳贫困劳动力15297人,带动其他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10万余人。

  畅通“志技”双扶路
  今年47岁的紫阳县铁佛村村民王文兵,有着近30年的外出打工经历。河南、河北、山西都去过,哪里有活就去哪里。
  2014年,王文兵在村干部的动员下走进紫阳县技能培训基地,学习修脚技术。 “这几年来,因为有了技术,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。现在我们家已经脱贫,还盖了新房子,生活真是大变样!”王文兵说。
  王文兵是紫阳县大力推进技能扶贫的受益人之一。 紫阳县结合县情,因地制宜推进技能扶贫工程,探索出“党政主导+龙头带动+基地培训+定向就业”的新模式。

  “通过技能培训,我们为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零成本、无风险、见效快、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,实现了培训一人、脱贫一家、打造一个产业、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总目标。更重要的是,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劳动脱贫、技能致富的观念,撬动他们的内生动力。”紫阳县县长陈莲说。

  这样的探索,昭示希望。
  近年来,陕西省不断创新技能扶贫培训模式, 将扶志和扶技紧密结合, 逐渐形成了 “志技” 双扶的良好机制。
  10月11日, 陕西省白河县第8期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班上,学员就创业的各个环节各抒己见,热烈讨论。
  “我们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, 科学设置课程,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培训课程, 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” 白河县金奇扶贫培训学校校长缪晓红说。
 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,白河县实行技能培训 “三三”融合模式,即 “产业+就业+创业”三类培训融合推进,精准施训,满足不同培训需求; “激发动力+提升技能+跟踪服务”三种方式融合发展,实行“志技”双扶,促进脱贫致富,深受群众欢迎。
  “为了进一步推进技能扶贫培训,我们降低了培训机构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门槛,吸引全社会的优势资源,共同为脱贫攻坚助力。”陕西省人社厅扶贫办主任张惠龙说。

  公益专岗兜底线
  作为陕西省岚皋县就业局局长,陈亮的工作一直和就业扶贫紧密相连。今年,岚皋县成立了劳务协作服务中心,为当地贫困群众到东部发达地区就业搭建平台。
  建立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和劳务输出站,是陕西省推进劳务协作、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。6月以来,陕西省已经在陕南建立了28个劳务输出站,组织1万多名贫困劳动力到东部发达地区就业。
  今年以来,陕西省和江苏省进一步完善劳务协作机制,两省互通就业信息25.3万条,联办扶贫专场招聘会281场,组织7893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就业。
  为了充分发挥托底帮扶作用,陕西省重点针对无法离乡、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的“三无”贫困劳动力,大力开发公益专岗,将信息录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,实行动态管理。同时,陕西省在每个贫困村开发2-3个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,为贫困群众编织了一张就业兜底保障网。目前,陕西省共安置“三无”贫困劳动力81154人,其中公益专岗安置25424人。(本报记者王宝杰邹梦秋通讯员独萍常锋

版权所有: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站标识码:6110000037 陕ICP备2021006718号-1 网站地图
党政办公室电话:0914-2385592 传真:0914-2387971 地址:商洛市民主路1号 网站维护:0914-2312968 微信:shetaocom 推荐浏览:IE8.0以上浏览器

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157号